尊敬的曹谨超法官你好,
我来自山东,是一位同性恋者的母亲,也在同性恋公益机构担任志愿者。
看了您在央视《法律讲堂》栏目所做的《丈夫的形式婚姻》节目 ,非常好,向大众普及同性恋群体的知识,减少同妻的产生,避免家庭悲剧的上演。由于同性恋是少数群体,大约占人口的5%左右,大多数异性恋朋友普遍不了解相关知识,您在节目中将当事人的同性恋倾向归结为:小时候父母离婚,单亲家庭长大,父亲对母亲充满怨恨,所以造成孩子性取向悄悄的发生了转变。这个观点也是由于不了解而造成的。
关于性倾向的成因,没有任何研究显示,单亲家庭的孩子性倾向会发生转变,更没有研究显示单亲家庭孩子是同性恋的比例高于双亲家庭。我的孩子就生活在温暖和谐的大家庭里,我们夫妻双方几十口亲戚经常结伴聚餐,旅游。节目中的当事人,因为同性恋倾向,难以承受社会压力,而走进异性婚姻,有其个人的原因,也有社会大环境对同性恋群体的偏见和歧视问题。
您的节目在央视播出,将会被很多观众看到,简单的把同性恋倾向说成是单亲家庭的原因,可能会误导很多观众,也与您的节目所要倡导的方向不一致。要减少同妻,呼吁更多的同性恋者敢于做自己,不以欺骗的目的走进婚姻,需要大家一起,创造一个更平等、更宽松的社会环境,减少社会对同性恋人群的歧视。偏见和歧视少了,同性恋者不再需要隐藏自己,不再害怕周围人的指指点点,才可能做真实的自己。现在,全世界已经有22个国家通过了同性婚姻法,身为同志母亲,我们也在为此而努力。
您在节目中还提到“这是长期的生活习惯”。事实上,性倾向,不是一种习惯,而是一种内在的本能,就像异性恋者不会爱上同性一样,同性恋者也不能戒掉对同性的爱慕。把性倾向说成习惯,好像只要当事人有毅力就能改变。然而,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,还是美国心理学会,都明确强调,没有任何证据显示,性倾向可以通过外力改变。
去年12月25日,央视也有一期节目《惹祸的电击治疗》,就是采访了被非人道治疗过的同性恋者们,他们因同性恋者倾向因此遭受非人的折磨。
我将会在国庆节后,给您寄出《认识同志》手册,希望您能百忙之中抽空了解一下这个群体,他们非常需要得到您和同事们的帮助。
祝您假期快乐!
我的信箱:363933577@qq.com
山东汤妈妈 2015年10月6日
.jpg)